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川普病毒 檢驗民主免疫力


 

兩年前,哈佛教授出書「民主是如何枯萎的」,提醒在川普治下,美國可能走向專制獨裁,遭一些人譏笑「耸人聽聞」。

去年大選,有人預警說,川普若敗,恐怕不會輕易離開白宮,會找各種借口否認選舉結果。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難不成他還要耍賴不走嗎?

本周三,2021年1月6日,川普號召支持者強闖國會,以暴力阻止國會對大選最後結果的認證以致於鬧出人命,人們終於明白了:上述預言,所言不虛。

有你想不到的,但沒有川普做不出來的。

數百人打破門窗衝進國會大廈,搶占議長席位,阻斷議程,與恐怖主義有何區別?這確是對民主體制的攻擊,連法國、加拿大等民主友邦都看不下去,紛紛出面譴責。

說川粉暴亂是對民主的攻擊,不錯,但並不夠,或說不準確。這不是外部力量入侵,亦非來自體制外,而是由總統煽動引發,以權力為目標,對最高立法機構的踐踏,實為叛亂或政變。這不單純是對民主體制的攻擊,而是民主自身出了毛病。

因此,痛定思痛,重要的不是彈劾或啟動憲法第25條修正案趕人。過去四年的痛苦與周三的鬧劇,不應全歸咎於川普一人,如同奪走數十萬生命的世紀大疫,不應全算在病毒頭上一樣。

疫情是天災,亦是人禍;川普及川普主義興風作浪,有其個人因素,亦有社會及制度原因。

川普沒有資格當總統,但卻當選了。從社會背景言,當一種極端走的太遠太久時,必激發另一極端滋生壯大,這是社會撕裂,但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平衡,而川普應時而生,成社會再平衡的漁利者。從制度層面言,如不是選舉人制,2018年不是應由領先300萬普選票的柯林頓當選嗎?

就算當選,川普本可被彈劾。但對參院權力大老來說,黨派重於人民,選區高於國家,不問良知只為川普遮羞護航,讓民主錯失一次知錯能改自我校正的機會,也使川普誤以為可以胡作匪為,更加肆無忌憚。

2020大選已水落石出,拜登選舉人票306對232,普選票更領先700萬張。但川普老賴,官司無一不敗,仍叫喊「選舉有詐、我沒有輸」。全美正在疫中煎熬,他視若無睹,為續留白宮絞盡腦汁,走投無路之下,竟鼓動支持者攻占國會。

而華府騷亂,絕大多數為白人,一路暢通無阻,與以往非裔示威遭警察粗暴對截然不同,是否也為體制性種族不平等做了註腳?

美國民主堅不可摧堪為典範,但決非完美無缺。川普如病毒,之所以成了氣候危害國家,有其個人因素,但也是因國家體質失調,缺乏足夠免疫力。


“分裂”与“造反”拷问“美西方”民主制

 【欧时社评】“分裂”与“造反”拷问“美西方”民主制

【欧洲时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1月6日下午持械闯入国会大厦,正在举行的认证拜登当选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被迫中断,议员被“持枪保护”疏散,各方均已“震惊世界”一言以蔽之。

诚然,西方民主制度的代表--美国,美国民主的中枢--国会山,遭到几百个示威者的攻占,除议员撤离、现场狼藉,还因警民冲突,造成四死多伤的悲剧,“世界”理应“震惊”。但是,最值得震惊的,不是一向以“强悍”著称的美国警察,竟然没有守住美国民主的中枢地带,让美国颜面扫地,还酿成命案;而是事情的本质--就是为什么示威者敢于试图阻止国会议员认证美国大选结果,大闹“民主的心脏”、并认为冲击国会是正义之举而非犯罪!确如拜登先生的总结,“这是造反”,不是抗议。

在世界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历史当口,除了要回答“世界为什么一年打不赢新冠肺炎之战”这个当务之急的问题外,还必须回答“特朗普支持者造的是谁的反”这个更大的问题,因为这关乎“美西方民主制”这个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未来的改革与生存。

今天,看着美国国会山的硝烟弥漫,到了世界对此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时候了。

今天美国发生的事,没有比拜登用“造反”形容更合适了。但为什么一个民主老大哥,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无论是哪一派观察家,恐怕都绕不过“社会分裂”这个词汇。资本的恶性膨胀、金融危机造成的弱势群体陪葬、贫富差距加大、精英与草根利害不同渐行渐远,种族问题空前严重,传统执政党政绩可怜,似乎都是这一“社会分裂”的原因。

而选民分裂的形式,基本到了正反双方势均力敌的程度。如果我们观察美国上次和本次选举,基本是一半人反对另一半人,没有哪一方是主流民意。这就使即使输掉选举的一方有依然代表人民的“合法感”。而民众对选举规则的不满,更加重了失败一方的“不公正感”。

而政治分裂,则主要表现在草根阶层对精英治理的敌视。一旦百姓阶层对精英代议制产生厌恶,他们必然要求修改游戏规则。

上述两种情况,在欧洲可以找到很多例证。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就是某种形式的因社会分裂产生的“造反”。黄马甲示威者就曾“包围”国会所在地“波旁宫”。如果不是法国警方深知“抗议”可以演变成什么,经历了长时间在巴黎与黄马甲运动的暴力对垒,早对爱丽舍宫、波旁宫提前严加防范,似乎什么都可能发生。而欧洲多个国家极右派上台执政,也从另一个侧面见证这一政治与社会分裂的严重性。

经济发展未能惠及大多数民众,导致贫富差异加剧、极右阵营坐大、民粹主义盛行、劳资矛盾激化,这些都导致反精英治理思潮看涨,而反精英治理的结果,就是对西方的民主代议制从根子上的质疑。

美国媒体对此次事件的集体观察,也趋于清醒:暴力、破坏、无视法律,动摇了美国民主的核心,“美国政治体系可能已经受到永久损害”。其原因正如上所述,“分裂”使“造反”的土壤已经形成。

拜登表示,冲击国会使美国民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侵犯"。前所未有,未必空前绝后。特朗普的副总统彭斯在骚乱后,得以重新进入会议厅继续主持会议时,也称这是"美国黑暗的一天",“暴力从来不会赢"。诚然,暴力不会赢,如此“造反”无理可讲。但如果美国新政府无力解决造成美国社会巨大分裂的、常年积累的社会、民生、种族等问题,美国今天的“意外事件”,将在未来被证明并非例外,暴力频仍的类似抗议将伴随拜登执政的四年,给美国社会在“新冠疫情防控失败”之外,带来制度维系与国家治理巨大挑战。而世界第一大国的内部不稳定,也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个制度的好坏,不在于它的意识形态标签,而在于否能造福民众,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团结民众,避免造成深度分裂;以及在出现问题时,是否有自我修复、修正的能力。美国的今天说明,美国出了大问题,我们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对此有清醒认识,多做弥合分歧、求同存异、团结共建的事,为世界树立正面的治理榜样。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