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曹長青專文:英國人為何要退出歐盟

曹長青專文:英國人為何要退出歐盟
曹長青 2016年06月23日 06:50

歐盟的前身是歐洲經濟共同體,當初由六國創立。1993年擴為歐盟(由原來的經濟共同體,變成政治經濟聯盟),現已有28國成員,總人口5億,是全球除中國和印度外最大群體;其經濟產值1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7萬億。

法蘭西的拿破崙帝國夢

對擴大歐盟最興奮的是法國,因巴黎多年來一直夢想有一個以它為中心的歐洲,以此奪回當年拿破崙帝國的「輝煌」。法國前總統季斯卡(Giscard d'Estaing)主持起草的「歐洲憲法」,想模仿美國的建國之父,通過一部憲法來聯結整個歐洲,成為一個「新的聯邦」,和「美利堅合眾國」對應,成立「歐洲合眾國」。

但「歐洲合眾國」的創立者犯了時空錯誤。美國雖然也是聯邦,但它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有統一的貨幣,統一的稅收、統一的財政,統一的軍事和國防政策,統一的外交,聯邦政府對50州在國防和外交上有絕對的主導權。而且由全民直選總統,組成中央政府,統領全國。

而歐盟不管擴大到什麼規模,都無法按一個統一國家的模式運作,因為它無法統一經濟,28國有不同的稅收標準,不同的財政預算,不同的通膨比例,不同的失業率,不同的經濟增長率。雖然歐盟中的19國統一了貨幣,建立了歐元區,但離開上述條件,這種統一貨幣,根本不能真正統一經濟。

簡單的一個例子,有些原東歐國家的人均收入還不到北歐國家的五分之一,這種反差巨大的經濟怎麼能夠統一?所以美國前聯儲會主席葛林斯潘曾直言,北歐和南歐國家之間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準差距太大,歐元區這種統一貨幣方式早晚失敗。

另外,從政治上,28國各自有政府,有政黨。這個國家左派執政,那個國家右派上台,而左右兩派是根基上不同的兩種意識形態,怎麼可能在同一時期形成歐洲統一的聲音?尤其是,怎麼可能採取統一的政治、經濟政策?

像當年美國對伊拉克戰爭時,歐洲就嚴重分裂,當時東歐的10個國家和英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丹麥等18國堅定支持美國,而法國德國杯葛反對,歐洲空前分裂。所謂的「歐洲合眾國」真的對28國政府像美國聯邦政府對50個州一樣具有行政領導權嗎?根本不可能!

比聯合國更糟的「扯皮中心」

歐盟光官方語言就有24種。28個經濟高低不平、語言社會背景不同、大小不一的國家怎麼可能統一執行?

而且「歐洲合眾國」更難以解決的是大國的地位和小國的權利問題。歐盟的大國,德國、法國、英國,是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都有六千萬以上的人口,而歐盟最小的成員國盧森堡的人口僅53萬,不到法國的1%。

如按「歐洲合眾國」憲法草案,任何一國都對外交、軍事、稅收政策有否決權,那53萬人的盧森堡,就可否決5億人口的「歐洲合眾國」的決議。這樣的「合眾國」恐怕任何一項政策也統一不了,會是比聯合國更糟的「扯皮中心」(聯合國才有5國擁有否決權,就已經很難幹成任何事情了)。

英國將於6月23日辦理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花店也趁勢推出「脫歐」(左)與「留歐」兩種花束(美聯社)
英國將於6月23日辦理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花店也趁勢推出「脫歐」(左)與「留歐」兩種花束(美聯社)
雖然美國的50個州,也是這樣(人口和面積)大小不一,但美國建國先賢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用參眾兩院的制度,來平衡(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用參議院來保證小州的權利(每州不論大小,都有兩席聯邦參議員,所以50州產生100名參議員)。美國人口最多的加州是最少州懷俄明州的74倍,但兩州照樣都有兩名聯邦參議員。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但美國建國先賢最早就注意到保證大州小州在聯邦層次上的權利平等,這也是那些小州當初同意加入聯邦的原因之一。

同時美國建國先賢又設立按人口比例產生的眾議院來平衡(彌補)。加州人口近四千萬,就可產生53名眾議員。懷俄明州人口54萬,只能產生一名聯邦眾議員。這樣「參眾兩院」就構成了某種平衡(相對合理性)。

而歐盟就沒有這種按國家和人口而設立的「參眾兩院」制度,而是國家不分大小,都有對整個歐盟決議的否決權,就等於28個成員國都有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那樣的否決權,這本身就會眾說紛紜,政令難以統一實施。

「歐洲合眾國」的奇想,如同美國要聯合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宏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瓜地馬拉等所有美洲大陸的國家,成立一個「美洲合眾國」,來統一貨幣,統一稅收、統一對外政策,統一國防和軍事一樣,完全是個不可操作的烏托邦幻想。

強烈主張自由經濟的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一直反對歐洲統一貨幣,認為歐盟是「社會福利政策的試驗品」。她甚至說,建立歐盟和統一貨幣「可能是當代最大的一個愚蠢舉動」。

歐洲是世界災難的發源地

歐洲的「愚蠢」遠不止這些。柴契爾夫人曾說,「在我生活的歲月中,我們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歐洲大陸,而所有的解決方法都來自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和共產革命,都是從歐洲大陸的德國和俄國開始的,而正是英美這兩個英語國家挺身而出,抗衡並擊敗了左(史達林)右(希特勒)兩股邪惡勢力。

歷史上僅僅是德國這一個國家就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俄國則最早實踐了馬克思的暴力革命學說,建立了共產政權,向世界輸出共產主義。更早些時的法國大革命則開了暴民政治、群氓革命的頭,後來的拿破崙帝國則樹立了武力征伐和殺戮的典型。法國人發明了斷頭台,德國人發明了毒氣室,俄國人發明了古拉格。而這一切,都是「烏托邦幻想者」要統一歐洲、征服世界的惡果。

當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宣稱,共產主義這個烏托邦「幽靈」正在歐洲徘徊,結果一場共產實驗,導致全球一億多人無辜喪生。

今天,這個在歐洲徘徊的「歐盟」社會主義烏托邦「幽靈」,將遭到英國人民的挑戰,英國將公投,決定是否退出歐盟。

按目前民調,主張退出者和「留守派」不差上下。如果英國最終是退出,將對歐盟重大打擊,而且主要是在心理層面,他們的烏托邦夢想被震醒,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更多國家退出。

從歐元區的希臘危機(社會主義大鍋飯),到英國要選擇退出歐盟,都是一種預兆:所有的烏托邦都注定以失敗告終。


英國脫歐辯論雙方對主要議題的看法
http://www.storm.mg/article/132922
*作者為旅美作者,授權轉載,更多好文請見《長青論壇》。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談民間信仰中占卜行為之「趨吉避凶」的心態

談民間信仰中占卜行為之「趨吉避凶」的心態
文\吳志鴻
前 言
古代人們由於科學文明的不發達,對於威脅生命的大自然力量,產生敬畏與恐懼,因此形成許多不同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植物崇拜等,這樣的崇拜,便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起源之一。然而基於人類求生存與求安全的本能,發展出透過某些方式,來與自然的神靈交感;或檢視某些徵兆,來解讀上天神靈的啟示,如此一來便可以預知未來,並且通過人類對生活上的宜忌的行事,達到趨吉避凶的終極目的。因而使人類生處這充滿危險的生活環境中,能夠安然的存活下來。然而,這個與神靈的溝通與檢視上的徵兆的方式,便是「占卜」的方式。在課本中提到人神的溝通分為當事人直接與神溝通、由神媒代為溝通,然而這都是可歸類為「占卜」的行為表現。其實長久發展以來,中國的占卜的方式有相當多種,千奇百怪,這些內容於現代科學昌明的年代,都被視為是迷信的內容,雖然如此,但是到現代這個「占卜」的趨吉避凶的心態,仍然對於人們的生活上,有相當程度的重大影響,如開市的吉時、嫁娶的吉日等,都是這種心態的表現。在宗教的發展上,更是直接或間接促使某些占卜內容的興起,因此在民間宗教信仰中,占卜的內容,也成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神靈的溝通,都是必需透過這個方式來達成的。
所以,本篇的文章中,首先提出「占卜」的終極目的,再則深入討論,此目的起源於何種人類心裡的需求,最後舉出一些目前常見與影響較多的占卜內容,來說明占卜的趨吉避凶的心態。
占卜的終極目的
中國自古以來的占卜之術相當多,千奇百怪的內容,任何的宇宙萬物都可以用來做為占卜的方式,有:天文占(註1)、地理風水、相人、祿命、占夢、人身雜占、風角、鳥情、望氣、災異占、龜卜、《易》占、射覆、太乙九宮、奇門遁甲、六壬、式經、逆刺、元辰、堪輿、婚嫁選擇術、相字、登壇、選擇曆法等。而這些眾多的占卜方式,其目的則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二種:推斷未知與決定宜忌(註2)。也就是可以用來預知未來所要發生事情的結果,或者是做為生活上行事是否適宜(宜)或不適宜(忌)的參考依據。然而對於以上這兩方面的目的,我們可以綜合歸結其終極之目的,那便是要用來「趨吉避凶」的。民間信仰中,更是人們,希冀透過某些方式,來獲得神明的指示,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生存與安全」的心理需求
「趨吉避凶」可以說一直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這樣的態度是由上古的文化所遺留下來的。在原始生活中,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對於自然現象的無知與自然災害對人生命的威脅,人們無不感到憂心與害怕。所以在求生存與求安全的趨使下,演變成人們趨吉避凶的生活本能。就如同近代的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者,馬斯洛(Maslow,Abraham,H.),他在西元1954年提出「需求階梯論」。在這個理論中,馬氏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了幾個等級,依次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等。他認為人類的需求順序,是由比較低階的漸漸地往高階的,最後才能夠朝著完成自我的方向前進。也就是說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需求後,才會繼續尋求更高一層的需求。在這樣的理論中,我們知道生存與安全是人類的兩大基本需求,而「趨吉避凶」正是兩種需求的表現。因此可以說只要人類存在的一天,這種由求生存與求安全所形成的趨吉避凶心態,就必然會存在著。
「趨吉避凶」心態的呈現
整個宇宙乃是人們生活的環境,面對大自然的威脅,人們只好尋求自然的事物,期望能夠獲得某種神秘的指示或預告,而能夠知道吉凶,來避免災難。如在天文的天象上,人們早已經用天象來判斷與預測未來,以便占卜吉凶,如在《易.繫辭傳》中有云: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
由此在趨吉避凶思想的醞釀下,人們會在生活中出現有所謂的宜忌觀念。如中國早在先秦之前,便發展出所謂的「曆忌」思想。就是將生活上每件事項,宜或忌的的日子列出。因為人們深信在此宜忌原則下行事,必可趨吉避凶。兩漢時期一個著名的史例,發生於漢武帝時,在《史記》卷一二七<日者列傳>有云:
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凶,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辯訟不決,以狀聞,制曰:避諸死忌,以五行家為主。
從上文可知,由於當時的占卜吉凶之學眾多,當一件事情的發生,卻會產生不同的宜忌問題,到底誰是正確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然而,這樣的占卜理論所形成的趨吉避凶的生活態度,直到現代仍然影響巨大,如在生活上,人們對於宜忌(行事的適宜不適宜)的問題,會參考黃曆或稱農民曆來(註3)決定,舉凡婚喪喜慶,或者重大的行事,都希望選個好日子,才會求得行事的順利與心安,便可見其影響的程度。因此,民間信仰中也是如此,人們會用抽取神籤,並以籤詩來代表神靈的指示,做為處理事務的參考依據。所以可以說「占卜」的形成,便是人類「趨吉避凶」心態下的一種呈現。
結論
「占卜」在科學昌明的今天,被視為是迷信的,而遭受到貶低。然而透過上文的討論,可以知道它這是人類為了求生存與安全的基本需求下,所必然會形成的產物。它是人們在茫然無知、徬徨無助時的一種參考方式,就是如今日的心理治療上的方法一般。就宗教信仰上的意涵,它便如同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或啟示,指導人們除了趨吉避凶之外,甚至有行善避惡的功用。因此,我們或許不應該以迷信的因素,來全盤的否定它的價值。然而總結來說,「占卜」也因為有這種「趨吉避凶」的內涵,才能夠歷久不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一直到現在。
註釋
1.對於天象的占卜,包括:星占、雲氣占、日月占等。
2.見焉良:《三才大觀》,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頁21。
3.中國的曆法原本只是單純的時間制定法則,所形成的文獻,稱為「曆譜」;然而,同時有另外也是以時間為主軸,談論每日宜忌內容的思想,稱為「曆忌」。兩者原本是同時進行的,直到兩漢以後,兩者便結合一起,稱為曆書,在民間則稱為通書、黃曆或農民曆。最後成為幾千年來人們生活,論及宜忌時參考的書籍。見筆者撰:《農民曆》之觀念基礎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