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华人论坛】倒阁风波:走出党派间“囚徒困境”,让法国不再困为囚徒 2025-02-04 作者:凯文


【华人论坛】倒阁风波:走出党派间“囚徒困境”,让法国不再困为囚徒

2025-02-04 作者:凯文

时隔两个月,法国政府似乎再次走到了悬崖边上。因为在财政法案和社保法案问题上始终无法和反对党达成一致,白鲁政府在作出诸多让步后,仍然不得不诉诸宪法第49.3条,在议会强推两项法案过关,而代价则是反对党会再次发动倒阁。这种局面,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两个月前下台的巴尼耶政府。


然而,这次不信任案面临的形势,和12月巴尼耶政府被推翻时又有显著不同。在总理白鲁宣布动用宪法第49.3条的次日,社会党宣布不会参与倒阁;又过一日,极右派国民联盟也作出同样表态。这意味着,除非发生极其戏剧性的变化,不信任案已经注定失败,政府将轻松过关。


博弈论中有所谓“囚徒困境”的经典假设,显示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个体往往倾向于作出自利选择,哪怕以牺牲群体利益为代价。在巴尼耶政府倒台的经历中,尽管左翼联盟和极右派水火不容,但各自作出了对自身利益最佳的选择,却让法国陷在政治泥潭中动弹不得。而这一次,两个关键政党完成又一次“囚徒困境”博弈,让整个国家看到了从泥潭中脱身的希望。


两党的“囚徒困境”


众所周知,自总统马克龙去年夏天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进行立法选举以来,法国政治就进入了一个高度不稳定的时期。选举结果和马克龙的预期大相径庭,不仅导致执政党及其盟友丢掉了相对多数,而且极左和极右派声势大涨,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成为最大政治集团,国民联盟则成为最大单一党派。“快刀”不仅没有斩断“乱麻”,反而乱上加乱,切了最大的两块蛋糕,拱手送给左右两个极端对手。


在这种乱局中,政府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逼仄局面中合纵连横。巴尼耶的命运显示出,即便政府竭尽全力对极右派作出让步,最终仍然难免遭到反噬。于是,转过头来争取中左派的社会党,就成了眼下唯一现实的选项。而已经恢复元气的社会党,也不甘在“新人民阵线”内部继续被极左派“不屈的法兰西”颐指气使,同样为这种前景创造了可能性。


在碎片化的议会格局中,拥有66席的社会党和拥有124席的国民联盟,都可能成为主宰政府命运的“造王者”。它们各占跷跷板的一端,形势诡谲,构成了一场另类的“囚徒困境”。虽然这两党都在最后关头宣布不会支持倒阁,但不妨复盘一下原本可能产生的后果,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场政治博弈。


场景一:如果社会党和国民联盟都参与倒阁,那么显而易见的后果是重演了12月的剧本,政府再度垮台,政治危机愈加深重,同时意味着社会党回到极左派掌控的战车上,继续与其深度绑定,此前试图争取“独立”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同时还会背上和极右派“沆瀣一气”的骂名。


场景二:如果社会党参与倒阁、而极右派不参与的话,这不仅意味着社会党继续深度绑定极左派,而且意味着虽然政府不会垮台,但白鲁政府争取社会党的策略遭到失败,未来继续“向左看”、对左翼作出让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对于社会党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而对于国民联盟则再有利不过。但鉴于社会党率先作出不倒阁的表态,国民联盟无法在这种假设中占到相应便宜;反过来说,如果是国民联盟抢先一步宣布不倒阁的话,社会党的处境将比现在尴尬得多。


场景三:如果社会党不参与倒阁、而极右派参与的话,这意味着政府依靠社会党的支持得以保存,从极右派的阴影下解脱出来,它会将社会党视为唯一救星,并继续致力于组建一个从中左到中右的大联盟。更加不愿对国民联盟作出让步。后者也会因此暴露出自议会选举以来一直试图掩盖的短板,因此对它来说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这恐怕也是国民联盟在社会党表态后踌躇了多半天的原因,但先机已失。同时,左翼两大党分道扬镳,“新人民阵线”宣告瓦解,但社会党将成为左翼阵营“孤儿”,党内异议增多,这是领导层将面临的压力。


场景四:如果二者都不参与倒阁的话(这正是后来事态的走向),那么意味着社会党仍然将退出左翼联盟,但不会因为和极右派作出同样选择而被视为同路人,二者在未来都继续保持较大的机动空间,形成一种相对的“双赢”局面;政府方面仍然会将社会党、而非国民联盟视为更可靠的对话者;而“不屈的法兰西”及其党魁梅郎雄遭受惨败,变成“退潮后的裸泳者”。


因此,社会党和国民联盟对待不信任案的态度,事实上会形成某种联动。二者都会斟酌不同情况下此消彼长的态势,尽管在对外表态时无疑都会冠冕堂皇地声称“国家需要稳定”、“从人民的利益考虑”……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巴尼耶政府也不会在两个月前黯然下台。


国家作为囚徒的困境


在政党政治中,各党派为自身谋利无可厚非,在博弈中向对手“极限施压”来最大程度地索取利益,也同样不难理解。但如何斗而不破、维持共同底线,则是更大、更严重的问题。极左派和极右派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对当下第五共和机制备感不满,要求打破建制、另起炉灶。因此,造成政府频繁垮台,非但不会让它们内疚,反而正好能证明自己的诉求。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则是极左派横冲直撞、无役不与,而极右派则更富心机、更审时度势。


但社会党毕竟与前二者不一样,作为曾经肩负过政治责任的中左派,这次终于迈出关键性一步(尽管它也根据宪法第49.2条、发起另一项注定无法通过的不信任案,来作为“虚晃一枪”的解套办法)。它这一步的选择,同时意味着两方面的重大变化:其一,“新人民阵线”已经难以为继,面临解体,至少各成员的声音将更加混乱,政府面临的来自左翼的压力会显著减轻;其二,由于更加独立的社会党形成某种对冲,极右派无法再把政府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中,它将失去自己此前一直扮演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的角色,其政治威慑力也将大大降低。


在走出党派之间的“囚徒困境”后,法国也终于迎来了不再被党派利益所绑架、被当作党争囚徒的契机。


从2024年9月巴尼耶上台,到此次新一波不信任案风波,法国在党争中已经被困了五个多月,其间遭遇了预算缺位、税制改革缓行、企业迟疑观望、经济活动受抑制、失业率重新抬头等种种高昂的代价,如今亟需摆脱政治极化思维,以中间派力量为基础,重新打开新局面。在俄乌战争眼下仍看不到终局、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削弱盟友的兴趣更甚于打击对手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供法国的政治人物们挥霍了。


凯文

摘自欧洲时报

(本栏目文章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报立场)


(编辑: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