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五戒十善

五戒十善






【前言】



  一般人認為宗教不外乎是勸人修善,因此只要心存善念即可,不一定要修行學佛。然而,世間善惡的標準不一,隨著時代、民族、文化、宗教、思想的不同,對善惡的判定也有所不同,莫衷一是。所以佛垂慈訓,以五戒十善為做人處事的準則,以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進而超凡入聖。



  



【五戒】



  佛陀制戒,目的在防非止惡。五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為一切佛戒之基石,不論出家或在家皆應遵守。若欲來生得保人身,今生就須淨守五戒。受持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法善神守護,若能受持滿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守護。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戒定慧三無漏學成就,即可解脫。因此持守五戒,具有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成佛種智之殊勝功德。



一、不殺生



  「生」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論胎卵濕化,大小貴賤,無不愛惜自己的生命,殺則奪其生命,仁者所不為。故《詩經》稱讚文王,德及鳥獸昆蟲;孔子亦言「勝殘去殺」;佛法以慈悲為根本,視一切眾生如己子,故主張戒殺,不但不殺生,亦不教唆他人殺生,更不從事販賣獵具、魚網等間接助殺之行業,並且積極護生、救生,令一切眾生皆能遠離怖畏,獲得安樂。



二、不偷盜



  不與而取,即為偷盜。凡非吾人所有,一針一草悉皆莫取;若不與而取,或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即是偷盜。學佛之人應當布施,濟助一切眾生,豈能貪心不捨、損人財物?是故佛法戒偷盜。



三、不邪淫



  男女交合,謂之淫欲。佛門四眾弟子中,出家眾冀求無上聖道,應斷欲絕求,故不淫欲。若在家眾,除了夫婦關係以外之性行為,即為邪淫。凡為邪淫因緣的舞榭歌場、娼寮妓院皆應避免涉足。男女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如談話共語時,要心住正念,方能免離邪淫的過失。



四、不妄語



  以欺誑心,說虛妄不實之言語,謂之妄語。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又曰:「民無信不立。」是以儒家君子尚且不妄語,修行學佛之人,更應不發妄語。若未證禪定,而妄言已證,未得道果,妄言已得,則為大妄語,必將招感無間地獄罪報,受苦無量。



五、不飲酒



  飲酒能亂性,令人昏醉無智而造作諸惡。古時儀狄造酒,禹因痛絕;紂作酒池,國以荒亂;昔有優婆塞,因酒而破戒;世間許多罪惡,無不以酒為媒介。且飲酒過量,易造成慢性中毒,違害身心。故不論從自利或利他而言,都應當戒酒。



  受持五戒得生人道。若受持下品五戒,雖得人身,但是衣食困難,相貌醜陋;受持中品五戒,即得五官端正,衣食不虞匱乏;受持上品五戒,即得六根殊勝,大富大貴。凡此皆因造作之善業、惡業深淺不同,故招感不同的果報。 







【十善】



  十善是五戒的開展,從身、口、意三方面分為十項。一切善惡諸事,歸納起來,不外此十種,犯之則惡,守之則善。



一、身三業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此已於五戒中述及。



二、口四過





  口有四種過失: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修行學佛,應經常檢討反省是否有此四種口過。



  不妄語:則言而有信,說真實語,不說虛誑語。



  不兩舌:見到張三說李四不好,見到李四說張三不好,挑撥離間、說他人是非的行為,就是兩舌。不兩舌,即不說引起爭鬥、是非等離間之語。



  不綺語:專講繪淫繪盜之語,使人心生淫念,或是戲論、取笑他人等散亂無益之語,皆是綺語。不綺語,即不說散亂、巧佞之辯。



  不惡口:凡口出惡語穢言,或罵人,或罵風咒雨、怒罵畜牲等惡言,皆屬惡口。不惡口,即不出醜惡之語毀辱他人。



三、意三業





  貪、瞋、癡在佛法上稱為三毒,是一切惡業的根本,若無貪、瞋、癡的意念,就不會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的語言,也就不會有殺、盜、淫的惡行。



  不貪:「貪」即貪著五欲,迷戀不捨。不貪,即心不生貪戀、執著。



  不瞋:「瞋」是不順己意,便生怨恨。不瞋,即心無怨懟,平靜安詳。



  不癡:「癡」是迷惑顛倒,不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不知道緣起性空,即是癡。不癡,即須了解佛法真理,破除癡迷。



  持守十善,不僅現世光明吉祥,來世必生人、天,獲福無量。修行雖非求生天獲福,但仍是以十善為基礎,修善斷惡,才能得獲解脫。







【結論】



  五戒十善有消極和積極二面。身業方面,不僅不殺、不盜、不淫,進而能護生、布施,即獲身業清淨。口業方面,不僅守口如瓶,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進而能以誠實語、和諍語、質直語、柔軟語,待人接物,規過勸善,即獲口業清淨。意業方面,不僅防意如城,不貪、不瞋、不癡,進而廣行布施,慈悲濟世,體解因緣、心性妙法,即獲意業清淨。



  五戒十善是修行的基礎。禪宗祖師說:「有一些些,還有一些些。」心中有一些些貪、瞋、癡,殺、盜、淫的念頭,就感未來的生死。所以無論在家、出家,若能淨守五戒十善,三業清淨,必能超凡入聖,進趨菩提佛果。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正直

●正直是最好的策略(西班牙)




●正直的人就是有見識的人(英國)



●正直是美妙的東西,重價買不到(歐洲)



  ●用心莫如直(唐·李翱)



  ●守正直而佩仁義(宋·朱熹)



●聰明正直者為神(唐·柳宗元)



●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誹謗(薩迪)



●對一個正直的人來說,流言是起不了作用的(菲·納謝)



  ●寧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只要做事正直,莫問成敗損益



  ●腳無大小,端正就好



  ●正直是一生之寶(朝鮮)



  ●正直才能持久(德國)



●幾何以直線為最近,修身以正直為最好(歐洲)



●沒有比正直更富的遺產(莎士比亞)



●我們的奮鬥目標,不是長壽,而是活得正直(塞內加)



●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正直的人,那卻是為人的正軌(雨果)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宋·包拯)



●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明·王文祿)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五代·馮道)



●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



  ●心正不怕影兒斜



●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坐得正,立得正



  ●船靠舵正,人靠心正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



●正身直行,眾邪身息(淮南子)



●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明·謝榛)



●心正何愁著鬼迷(明·週螺冠)



●但立直標,終無曲影〈舊唐書〉



●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明·馮夢龍)



●正直雖不是善行,卻是缺乏罪惡的證據(托爾斯泰)



●我不能同鍍金的邪惡和睦相處!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道有人合,路直有人行



●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匈牙利)



●莫愁前路無知已,但恐此心難對天



●對一個有優越才能的人來說,懂得平等待人,是最偉大、最正直的品質(理查德·斯蒂爾)



●正直的人必須和正直的人為伍,因為誰是那樣剛強,能夠不受誘惑呢? (莎士比亞)



  ●舌是扁的,話是圓的



  ●話中有話



        ●表示同情要有名有姓,表示反感不要指明道姓(··英奇)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



  ●巧言不如直道



  ●一根腸子通屁眼



  ●打破天窗說亮話



●明朗之言會收到清正之果(美國)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鬼 神



這世上到底有沒有鬼神存在?這個答案迄今仍是個謎,但佛陀卻很明白的肯定鬼神的存在,甚至與鬼神眾生有諸多的互動。許多鬼神接受佛陀的教化以後,都自動發願轉為佛教的護法神。



三十多年以前,好萊塢上映過一部家喻戶曉的恐怖電影,在台灣翻譯成「大法師」,是敘述一位小女孩因好奇玩類似碟仙的遊戲,而招惹邪靈附身,最後因天主教神父舉行的驅魔儀式,甚至是犧牲生命,才換得小女孩的痊癒。這部電影是根據美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被視為恐怖電影中的經典作品,迄今仍膾炙人口。



其實,歐美國家早有諸多類似的傳說,只因囿於蒐證困難,難以取信於人。歐美國家早在基督教的思想統治以前,也崇尚自然崇拜,也有許多類似鬼魂、精靈、仙子、龍、妖怪、樹精等非人的傳說,直至基督教深入影響歐美人心以後,對於人類以外的世界僅單純的分為上帝、天使、及魔鬼等三類,對於非基督教的神靈,一律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態度敵視之,將它們全都判為魔鬼撒旦的眷屬。



亞洲國家地區相較於歐美,則較尊重非人的存在,且樂於與非人和平共存,甚至是互利共生。但鬼神世界裡一如人類的世界,有善也有惡,善良的鬼神多為民間信仰的神明,護祐人民,因靈驗事蹟頗多,故而香火鼎盛,譬如台灣人最信奉的媽祖及恩主公即是適例。但相對的,也有許多惡鬼神,猶如人間的地痞流氓或黑道,會騷擾人類,他們或以附身的方式作祟,影響人類的精神意識,有些被害人甚至因此被視為精神病患,實在冤枉。



本篇經文是佛陀明白的告訴我們有鬼神的存在,且教導我們若欲避免鬼神的騷擾,最好的護身符即是「十善」。



選譯自北傳《長阿含經》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9/10/31


佛陀告訴比丘們:「

所有一切有人居住的民房宅舍,皆有鬼神,他們無處不在。舉凡一切街道巷弄,或十字路口,甚至是屠宰場,菜市場,墳塚間,皆有鬼神,他們無處不在。



他們的存在方式有一定的規則,他們會依照他們所依附的方式而存在,譬如若是依附在某地方,他們便稱為土地神;若是依附在人身上,便是人類的守護神;若是依附在村落,便稱為村神;若依附在某城市,便為該城的守護神;若是依附某個國家,便為該國的守護神,以此類推。



總之,若依附在土地上,便稱為土地公;若依附在山中,便稱作山神;若依附在河中,就稱作河神。」



佛陀繼續解釋:「



一切的樹木,就算極小如車軸一般,也都有鬼神依止,他們是無處不在的。



所有的男人及女人,剛出生時,皆有鬼神隨逐守護。一旦他們即將死亡時,這些守護的鬼神便會吸其最後一口精氣,此人就會死亡。」



佛陀又說:「



比丘們,如果有外道或其他的修行人,來問你們:『既然有鬼神守護眾生,那麼何以有人會被惡鬼邪靈附身騷擾,有人卻不會遇到這些事情?』



假設有人這樣問你們,你們可以這麼回答,因為世人不行正道,多行不義,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像這樣的人,會遭到守護神的遺棄,可能最後會變成只有一個守護神保護百人或千人,一旦遇上兇惡的邪魔厲鬼,自然無法抵擋。譬如有諸多群牛及群羊,為數若百若千,但只有一人守牧,若遇惡狼來襲,牧人也分身乏術,難以救護。



反之,若有人修行善法,具足正見,具十善業。像這樣的人就有上百甚至上千的善神守護。譬如國王及大臣,受到上百、甚至是上千的衛兵保護。



就是這個緣故,世上有人會被惡鬼邪靈附身或騷擾,但有人卻不會遇到這些事情。」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

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

屠兒市肆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

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

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國名國。

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

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

無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

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

其人則死。

佛告比丘。設有外道梵志問言。諸賢。

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守護。

其欲死時。彼守護鬼神攝其精氣。

其人則死者。今人何故有為鬼神所觸嬈者。

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設有此問汝等應答彼言。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

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

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

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

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

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

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譬如國王。國王.

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

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以是緣故。

世人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