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生死有命,富贵由天

生死有命,富贵由天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恩果

 

受人恩惠千年記,

得人花戴萬年香.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摘)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形像地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我從一本哲理書上看到的一段話,細細品味,覺得可以這樣來理解這段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重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什麼事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陌生的,只有通過家人和老師來教育,他們才會認識事物。你告訴他這是什麼,他便認識了什麼,不會故意認錯,以致說1是1,說2是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一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出了“6+9等於幾”的題目,大家都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麼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個幾歲的孩子說等於15,人們都向他投去異樣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他的答案正確時,人們才收回目光,並責怪自己的思想太複雜了,錯過了搶答的機會。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重境界是針對中年人說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多,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了,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時代,人們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孩提時代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輕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腦去認識這個世界。此時,人們看到的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山,水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水了,以致出現了許許多多現代版的“指鹿為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這山,發現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淨,欲壑難填,永遠也沒有滿足的一天。有些人為名、為利、為美色絞盡腦汁,活得很累。其實,人生苦短,只要活得快樂便行,何必追求過高甚至不著邊際的標準呢!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種境界是針對老年人說的。步入老年,從崗位上退了下來,許多人都能認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後得到了什麼?有些人實現了理想,卻犧牲了健康;有些人積累了財富,卻失去了誠信。

善於反省的人才會最終達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認識到錢財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錢財再多,也是免不了要回歸自然的。因而千方百計發揮餘熱,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為公益事業添磚加瓦,為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再建新功,達到這種思想境界的人,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了。

寫到這裡,我想到了一段處世箴言: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摘自《上海法制報》

逍遥游 -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面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北海有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幾千里,振翅飛翔起來,它的翅膀象掛在天空的雲彩?這隻鳥,海動時就將遷移而飛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齊譜》這部書,是記載怪異事物的。《齊諧》的記載說:“大鵬遷移到南海去的時候,翅膀在水面上拍擊,激起的水浪達三千里遠,然後趁著上升的巨大旋風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它憑藉著六月的大風而飛去。象野馬奔跑似的蒸騰的霧氣,飛蕩的塵土,都是生物用氣息互相吹拂的結果。天的深藍色,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因為它太遠而沒有盡頭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們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再說水聚積得不深,那末它負載大船就會浮力不足。倒一杯水在堂上低窪處,那末只有小草可以作為它的船;放只杯子在裡面就會粘住,這是因為水淺船大的緣故。風聚積得不大,那末它負載巨大的翅膀就會升力不足。所以大鵬飛到九萬里的高空,風就在下面了,然後才能乘風飛翔;背馱著青天,沒有什麼東西阻攔它,然後才能計劃著向南飛。
 

  蟬和學鳩笑話它說:“我一下子起來就飛,碰上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候飛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哪裡用得著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再向南飛那樣遠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帶三頓飯,吃完三頓飯就回家,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頭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乾糧;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個月積聚乾糧。這兩隻飛蟲又懂得什麼呢?